将中国经济从过去成本依赖型的中国制造走向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民族品牌和国有技术支撑的中国“质”造,从而进一步去实现以电子商务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智”造。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宏伟发展战略,尤其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所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长周期的低谷阶段,它的具体特征就是建立在过去的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已经出现了市场需求饱和的症状,发达国家过度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想改善市场的活力效果也十分有限,甚至出现了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本国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又把本国经济发展失衡的矛盾,以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转嫁到世界经济繁荣所需要的多边合作互赢互利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包括发达国家都高度认同中国经济的强大是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保障的认识,也高度关注和期待中国正在脚踏实地的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及其所带来的优异成果。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性国家,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影响着亿万家庭和企业的生活和投资方式。中国也从中国制造的驱动力上找到了我们现代城镇化、工业化、城市化等强大的发展动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已经高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我们自己也深刻的认识到依靠过去廉价的人口红利,招商引资带来的全球化红利,和资源进入市场化运作带来的财富红利以及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过去的成本优势赢得全球市场(需求)的“加工贸易”格局已不复存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需要通过国企和国资改革,打造民企乃至外企参加的ppp合作共赢的市场平台,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开放战略带来的内外双轮驱动的积极作用,将中国经济从过去成本依赖型的中国制造走向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民族品牌和国有技术支撑的中国“质”造,从而进一步去实现以电子商务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智”造。
要做到这样的飞跃,我们既不能像西方供给学派所强调的放任市场履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纪律来催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因为这种做法会导致赢者通吃、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这就是今天美国贫富差距拉大、区域发展失衡的理由所在。我们也不会跟随无法持续的欧洲福利至上来调动社会积极性的发展模式,那种方式只能带来阻碍经济活力的债务危机和缺乏创新的懒人社会。理性的做法是,我们在充分总结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严重缺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通过强国富民的中国梦的顶层设计,在“质量优先、土地承包年限拓宽、强化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管控、重视自贸区开放市场化的推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更为有效的反腐倡廉的国家监察体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走出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模式。